让艺术温暖生活:“为风貌而设计”徐汇区岳阳路实践案例展

“为风貌而设计”岳阳路实践案例展紧紧围绕上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使命,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历史、风貌、文化、艺术”是本次为风貌而设计岳阳路城市空间实践案例展的主题策展理念。“岳阳路”的公共空间是历史人文的聚焦点和缩影,是重要的人们认知历史风貌的空间场所。其新旧交融、有机拓展、传统与当代的表象都直接反映了历史、风貌变迁与传统延续的矛盾、冲突与交融,独具魅力与当代学术意义。空间艺术季强调公共空间发展的时间线和历史人文的发展面,使它们直面并相融,同时体现了当代人文、生活、风貌的典型特质与衍变。因此展览的重点是寻找“历史风貌提升”与“文化兴市”有机融合的切入点,创造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交流的机遇。

横版海报.jpg

  • 策展人薛鸣华采访报道

    薛总采访.png


-策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您从什么时候接触的?


「关于我本人的策展经历,应该是从2015年第一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始的。当时我受邀参加了上海朱家角的“互动水乡”分展场的策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和我们城市之间的关系,介于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对城市环境的思考提出的可能性,以及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性展览。通过跨领域和跨学科的艺术呈现、公众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将艺术和规划、建筑等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与市民“连接”在一起。当时,基于对上海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的了解与熟悉,也提出预案,在朱家角做一次分会场策展,提出的“互动水乡”概念也与城市空间艺术季他所提出的“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的理念相符合。所以2015年,就是我正式参与策展的开始。」


-做城市空间艺术季,灵感是从何而来?

「我本人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参与过很多城市发展项目,因为有这样一个背景,在过程中,发觉城市有很多有意思的空间,除了对于传统的专业领域里面的一些设计要求以外,我们还想探索更深一步,就是城市和公众之间,利用这次展把一些文化艺术主题作为一个桥梁沟通的平台,所以拓展核心还是围绕着我们如何把公共空间,这些隐藏在生活当中,也切身与我们相关的,成为平台作用的关联,以一个内容来表达。当我们做完我们整个的一个预案以后,我们得到了上海市规土局的认同和支持。

今年“连接: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这一主题的提出是上海城市空间中“断点”转化的产物和映照。“为风貌而设计”岳阳路实践案例展的核心呼应主题的同时,也是人与空间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主题是围绕着徐汇区的历史风貌,实际上是代表典型的上海海派文化。徐汇区自身人文历史厚重,早期的一些西洋风格的建筑,承载上海的发展历史和传统记忆,其中的独特性与上海自身的时代发展进程共同成长,滋养出的独特人文艺术氛围,我们希望通过“连接”,延伸出空间和人之间更多的交融点,探索上海这样一个具有优秀文化历史的城市,让更多的文化和艺术进入,也让更多的文化和艺术从这里产生,从这里走出。这次“为风貌而设计”的主题所言的“设计”,更类似于出谋划策,是一种过程。」

-介绍一下这次展览其间的活动会有什么亮点?

「我们选择在历史风貌建筑当中的黑石公寓,有一个核心,就是希望通过艺术家的眼光,展现传统风貌的方方面面,目前当代中国比较知名的艺术家,从60后到90后都有选择,一共近18位,其中有罗永进,陆元敏,杨福东等等。其中多位艺术家在徐汇区进行了实地创作,运用自己的视角与思考,再以自身不同艺术表达形式,比如湿版、波拉片、传统银盐、摄影拼贴、摄影装置等等,将艺术家的作品融入上海典型的传统风貌建筑当中,跟公众共同来进行展示与互动,来传递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是一个亮点。

对于展览的选址与内容,我们也做到了用心与尽心,就黑石影像展而言,我们把一些高品质的展览馆、博物馆级别的作品,带到公众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空间当中展示,艺术与我们的生活不再有距离,这也是艺术的本意,来自于生活,尽其力反哺与引导我们的生活,其中对于艺术公共教育意义的产生与发酵,其辐射力度,是通常展览空间难以做到的。参展艺术家与我们在黑石公寓的展览空间上也是有共识与交流的,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在这样的空间展示,大家都觉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黑石影像展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它也会是记载入史的一件事。当我们走了或近或远的路,回过身,我们就会知道有这样一群人,在这样的地方,做了怎样的事。

另外两个的展览空间,也是在上海徐汇区,将社区居委会闲置的空间进行了更新整合,有着“街边美术馆”的概念与功能,成为公众可以进行交流互动的空间,我们让文化和艺术的内容也在其中生长,“来自法国的上海人”赉安洋行建筑作品在徐汇,是空间的首展。展览与公众之间的密切与好感度,是超乎我们预想的,观者对于这些建筑物的熟悉度,与我们的展览初衷,或者说策展理念有了切实的印证。让艺术和文化来温暖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一个街区,我们能不能有更多的来温暖和暖场,公众的热情,也是亮点的部分。

在艺术表达形式上,不仅是从视觉,声音也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请了声音影像的艺术家用声音展示传统空间和历史人文的主题创作展出,也就是“声相”城市风貌音乐周,多媒体的影像技术以及结合不同乐器和音乐,通过声音和不同艺术的乐器演奏演唱,也通过在这样的一个历史风貌建筑氛围当中的空间,去演绎这样的一个城市空间,提升到一个艺术和文化这样可能性的实践当中。同时期望建筑可阅读街区,街道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这样的诉求和理想能够实践。」

-那您对上海整体的艺术氛围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近几年上海的文化和艺术整体上有了非常大的跨越,而且在形式上,非常多样性很丰富,无论官方或是民间的博物馆、艺术馆都是繁荣的状态。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我们的城市长期更新,也释放了很多传统的工业空间等等,很大一部分被用以新的艺术形式,我深刻地感受到上海是有这样的一个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空间的,也期待上海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未来的计划?

「两方面,一方面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及设计师跨界,更多的跟艺术文化相结合,更多的参与到这些艺术的活动当中去,包括策展,包括参展,包括我们也参与这样的一个建设的活动;另外一个,我们作为本行业的一个专业人士,所以更多的期望在未来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当中,更多的为城市的艺术,城市的文化寻找更多的空间,然后布局和推进更多这样一个平台,这也是我对未来自身所锁定的一个方向。」

-在参与这次展览策划的时候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这次的展览从策展到执行还是非常的顺利的。从总体上来讲,现在上海非常重视历史风貌街区整体品质的打造与保护,所以得到了政府与老百姓非常大的支持,可以说比较幸运,要说具体还有是什么?就是需要更多的去做一些艺术、文化的社会普及工作,让大众更多机会接触与了解艺术文化的重要性,这是我觉得现在碰到的一个主要面对的问题。」

-策展这件事对您来说,意义是什么?

「我喜欢,但是觉得很累,因为这里边首先是跨领域跨界,另外一个呢其实这个不是一个突发奇想,对于未来的很多方面,我一直是有自身的追求和疑问的,追求是希望它能够真正意义上面获得社会的认同,疑问是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一些人们对于传统生活当中可能被忽略的内容补充进来,感受到其实生活当中充满艺术,而不是都一定要到博物馆,跑到某一个地区才能去感受到艺术的氛围和熏陶。实际上高品质社区,应该跟文化和艺术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跨界,通过我们的角度来对艺术和文化跟社区之间做关联,谈论艺术以外的跟艺术相关联产生价值的一些内容,我认为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这些。」

-一个优秀的策展人,需要有哪方面的素质,结合您经验谈谈?

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艺术,对社会的价值对于公众生活的价值和我们自身如何来发展,一个策展人都应该对这些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在某些领域是要有深切的了解,要有自己的角度,并且能够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呈现出一个理念和它最终所要表达的目标。好的策展人能够进行结构性整合的能力,包括还有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应该是充满热情和充分的尊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我觉得策展人必须得有这样一个情怀。

 


  • “来自法国的上海人”赉安洋行建筑作品在徐汇

           此展览空间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578号,由上海安墨吉团队进行外部提升,并邀请美国余留地团队进行室内设计。

    在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因建筑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风格的建设,从而形成了城市风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拥有众多不同时代的西洋风格建筑,其中,部分建筑便是来自法国的建筑师赉安及赉安洋行设计建造。赉安及其团队早已把上海作为了他们自己的第二故乡,将毕生所学及建筑经验贡献给了这块热土。并曾自豪的宣称自己也是一个上海人。

    “来自法国的上海人——赉安洋行建筑作品在徐汇”是由上海安墨吉及上海交大团队共同策划,经过严谨的实地考证及长达一年的拍摄,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展示。同时,通过与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协力合作,正在对赉安及赉安洋行的建筑进行资料梳理与编撰的研究工作。展览经遴选,集中展出了徐汇区涉及的31处建筑中的28处建筑。建筑包括花园住宅、西式复古建筑、art deco装饰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等多种风格。同时赉安洋行不断的追求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风尚的诉求,以与当时代上海先锋建筑师邬达克不谋而合,诸如赉安洋行、通和洋行、邬达克洋行、公和洋行等建筑事务所共同掀开了上海近现代新风格建筑的篇章,让上海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的摇篮和发源地。




    来自法国的上海人1.png来自法国的上海人6.png来自法国的上海人5.png来自法国的上海人4.png来自法国的上海人3.png来自法国的上海人2.png




  • “海派京剧名家”天平名家坊

此展览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511号,此展览空间由上海安墨吉团队进行外部提升,并邀请美国余留地团队进行室内设计

希望将整体空间打造呈现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传递一种一脉相传的文化精神。希望呈现一个能多方位诠释京剧戏曲艺术展览,一个能更吸引青少年走进来的展览空间。


天平名家坊.png

天平名家坊3.png

天平名家坊2.png

天平名家坊4.png

天平名家坊5.png


  • 黑石影像展


           此展览空间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

    在老上海法租界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黑石公寓举办的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影像展,结合摄影与都市文化的关系,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摄影艺术家群体。他们的创作手法独特、当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中有学者、教师、设计师、学生、手艺人、职业艺术家等,囊括上海原住民、移民和游离者,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多岁,作品成像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沿袭至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关注上海的历史与发展,以此为创作背景,以自身的感悟,通过数码、胶片、视频与装置进行创作,利用各种摄影呈现方式,比如湿版、波拉片、传统银盐、艺术微喷、摄影装置、摄影拼接……在作品的大小尺幅、后期加工、暗房冲印、软件处理上,抛弃了力图展现都市完美性这类浅显的美学观点。相反,他们像不喜欢鸡汤一样不喜欢糖水,但有时候他们仍然关注耀眼的东西,即便它们常常是偶然的、断裂的、碎片化的,通过各自独立的视角、时代情结、都市生活经验选择性的观看,用自我形成的摄影语言,表达个体对上海的观察、理解、记忆、印象和期盼,强调图像艺术的记录性、想象力和前瞻性,多元展现上海的前世今生。

    黑石影像展1.png

    黑石影像展3.png

    黑石影像展2.png

    黑石影像展4.png


  • 城市风貌音乐周

    音乐周于黑石公寓举办,邀请到了汪文伟、於阗、石磊、高欣、戴哲、丰玉程、Lee、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的众多艺术家嘉宾共同参演。

    “风貌”,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是结合着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的人文特征;也是现有的空间环境形成的地理特征。而声音、音响、光影、影像既是风与貌之间的有机连接,又是人文与空间的客观呈现。两位艺术家借用“声 相”的概念来表现上海徐汇区传统风貌的回归与重塑。

    声相1.png

    声相2.png

    声相3.png

    声相5.png

    声相4.png

    声相6.png

    声相7.png

    声相8.png

    声相9.png



  • “即刻未来”岳阳路VR

          岳阳路作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分展区的承载地,是上海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即“永不拓宽道路”之一于1912年公董局修筑,海派风情突出。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文化创意团队,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将这条极具海派风情的风貌保护道路“复刻”至虚拟现实空间之中,体验者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VR交互体验,藉由VR体验设备在异空间中便能漫步于岳阳路上。

    同时,依据城市设计学科的科学性的推断以及创作者大胆的预测,将30年后上海岳阳路的城市面貌呈现于VR虚拟现实世界之中,以VR虚拟现实技术与城市设计学科的魔幻融合,让体验者对未来的城市风貌进行交互式体验,以探索未来城市与城市历史风貌间的关系。

    岳阳路VR.png




主办单位:

徐汇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协办单位:

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办事处

上海市城建档案馆

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参与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全摄影画廊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