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临响空间——富民路171号的声音景观

在疫情逐渐消散的阳春三月,由2019年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上海音乐学院协同发展中心立项资助的声音景观空间作品《城市临响空间——富民路171号的声音景观》,与上海市民邂逅。作为静安区文化发展资金支持打造的“声音景观+建筑阅读”文旅新样态,“城市临响空间”正在尝试探索一种声音景观融合城市规划与风貌建设的新模式。

海报照片.jpeg



《城市临空间》坐落在静安区富民路,聚集着许多文物保护建筑,比如裕华新村、顾嘉堂住宅等,是一条隐秘在城市中心的“老马路”;这条幽静逸致的“小马路”,还散落着华东模范中学、林立的设计师品牌店、抬头可见的“居民公约“公示牌,充分展现了上海市民和这座城市的严谨治学、尊重原创和严守契约的精神。

街景.jpg


项目立足于声音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将城市心情、街区风情、人文底蕴等通过音乐创作、音响设计、增强现实视觉呈现以及行为表演等多种方式,立体地呈现了声音景观到城市风貌的演进。


声音景观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作曲家谢弗于1968年提出,指“一种强调个体与社会所感知和理解的声音环境“,也就是人类世界中自然声环境和人为声环境的组合,是声音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其外延的拓展,逐步应用于景观设计、音乐人类学、电子音乐,甚至文学研究等领域。

1.jpg

2.jpg


《城市临响空间》由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牵头,携手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在静安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和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中心的统筹下,整合了一支超级“跨界融合“创意团队。团队成员不仅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陶思捷、李德钦、颜峰、唐铭等青年教授,也有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蔡张蔺、香港理工大学的吴晓峰、安墨吉青年跨界媒体设计师秦煜雯等青年艺术家,还特别邀请到安墨吉AMJ薛鸣华团队对本次活动现场富民路171号的建筑外立面及内部进行空间设计改造。


空间设计总监,安墨吉AMJ薛鸣华及其团队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有着深厚的研究学问和更新保护经验。对于此次的合作,也是作为学科跨界的尝试与探索。在外立面的改造中,艺术总监薛鸣华提到:如今的街道在现代文明教育以及社会日渐成熟的管理策略中,早已有了相对的稳定性。街头对当代文化的表达从来都是重要的场所阵地,在艺术上也已经成为某种流派和风格。因此,街道也应该成为让思想翩翩起舞的地方。


AMJ团队对于街道的研究与思考还远不于此,道路和建筑之间,横向与竖向的关系,游走移动与驻足观望的关系,即是概念的冲突又是视觉的链接,同样也是街道界面联结要素和意义所在。建筑为主体居住服务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立面”上——垂直界面具有实用功能与内涵底蕴,建筑与构筑物等年代感、材质感、功能特性,都会彰显街道的独特风格。


对于此次富民路171号的门头改造中,在保留街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用艺术化梦幻般的手法,将投影幕作为造型重点进行设计。投影幕的材质打破传统店招店牌厚重的质感,似如由空间内部向外延伸的介质,将空间内部与外部相联结,也意为室内艺术、街道艺术、公共艺术的融合。在功能上,投影外置的方式为艺术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表现手法,艺术空间内部活动都可展示于外立面,向过往行人与车辆都展示着艺术空间的内涵。


在空间内部设计上,统一采用单色——白色作为空间底色,在感官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影响。“白色“意味着梦幻,作为包容度最高的颜色,在设计理念上也有艺术跨界融合的意味,白色予人的感受更是想象无穷。在内部细节规划上,采用老上海风格,旧时家家户户都有的八仙桌椅作为主要载体,半嵌入墙体的手法也带给人思考与想象,就如梦幻空间的错落交织,引人深思……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