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北外滩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工程

虹口北外滩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工程





早在2015年,AMJ团队参与虹口中部地区城市更新与设计,获竞标一等奖,开启对于虹口区公共空间提升的思考与探索。2018年初,立足于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我们启动了“虹口北外滩CAZ(中央活动区)全球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规划战略与实施策略”研究。关注全球视角下虹口北外滩“中央活动区”的城市发展新定位,深化城市更新规划战略与实施策略研究。为北外滩CAZ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贸易核心,航运金融双核发展,功能复合活力驱动”的发展定位与一轴两带三板块七亚区的规划结构,助力北外滩发展成为符合中央活动区标准的高品质滨水区。

图片 2.png

北外滩CAZ规划结构


在“一江一河”交汇的重要区位,我们针对“北外滩历史文化主亚区”设立了重点研究区域,旨在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以城市设计为空间载体,确立苏州河畔区域作为“对外,虹口文化历史重要展示窗口;对内,北拓东联区域发展门户中枢”的规划定位,依托四横五纵三核一环的规划结构,力争用足用好启动区内各项资源(包括:滨水历史文化资源、码头资源、风貌街坊资源、绿地资源、商务商业资源等),活化公共空间,打造上海市最前沿最亲民的滨水文化阵地与城市客厅。


自2019年1月起,我们开始针对苏州河虹口段北苏州路滨河空间(大名路至河南北路,长约900米)进行城市设计,作为上海市苏州河贯通工程的一部分,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江一河”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愿景是因地制宜打造世界级“河畔会客厅”,让市民、游客能够更舒适惬意地漫步河岸、坐享美景,浸润在历史文化、滨河风光和都市华美的交汇!


在全方位调研后,我们发现北苏州路虹口段存在诸多现状问题:


1. 空间断点多:北苏州路滨河空间原有滨河停车场、变电站、水质监测站和违章建筑等,空间封闭、严重阻隔视线,滨河区域存在诸多空间断点。

2. 人行步道窄、路面高差大、滨河不见水:北苏州路原有人行栈道仅1.5米宽,两人并行就显得拥挤,且道路路面高低起伏变化大、人行栈道与路面高差大,无法无障碍通行,步行环境较差。另外,沿河防汛墙高耸,与路面高差也很大,进一步造成视野阻挡,“身在滨河不见水”的情况尤为严重。

3. 环境脏乱差:由于原滨河绿地空间消极,存在一定空间死角,易产生垃圾堆积、流浪汉聚集、绿植杂乱等问题。对本就狭窄拥挤的滨河空间进一步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次城市设计创新性引入“共享街道”理念,将北苏州路滨河空间原有断点打通,实现滨河空间全面贯通。在北苏州路道路宽度变化大、路面高低起伏、人行栈道与路面高差大等现状条件下,对北苏州路路面进行全面梳理与重新布置。运用“共享街道+观景平台+滨河步廊”的全新模式。在满足防汛墙结构不变、特殊车辆可通行的基本条件下,设计上做到双层无障碍贯通滨河空间、大幅度增加人行空间、多模式消解高差、多节点特色景观打造与多角度视觉引导,大幅提升步行友好性与可达性。同时对沿街建筑及空间提出针对性的功能置换建议与相应设计方案,以人为本,重点满足市民游览、观景、休憩等需求。

一岸四段.png

北苏州路滨河空间“一岸四段”规划结构


一、上海大厦活力花园段


苏州河虹口段现有两大空间断点,分别为滨河停车场与外白渡桥海事所。两处节点现状封闭,市民与游客不能进入、无法使用,并且视线严重受阻。本次设计针对上海大厦门前区域,改造停车场、优化车行道、拆除变电站、迁移水质检测站。整体打通空间断点,实现滨河空间全面贯通、开放视野,打造“城市阳台”,全方位改善整体环境。同时针对海事所区域进行整体景观品质提升,将海事所建筑改造成为公共服务配套建筑。改造后,海事所建筑在景观上形态协调区域风貌特色,功能上形成“可进入、可解读、可体验”的服务空间。


改造前-停车场鸟瞰.JPG

改造后-上海大厦前平台.jpg

上海大厦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道路,停车场.JPG改造后-道路,停车场.JPG

上海大厦前道路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海事所建筑.jpg世纪同框-2.jpg

海事所改造前后对比图



二、宝丽嘉酒店休憩观景段


宝丽嘉酒店休憩观景段设计策略为“共享街道+河畔客厅”。本段路面较宽,现状条件较好,在禁机的基础上,设计上增加乔木树阵与景观花境,结合室外休憩空间,形成绝佳的休憩观景台。二层木质平台空间坐北朝南,允许外摆,重点满足市民游览、休憩、观景等需求,真正实现“走过来、坐下来、美起来”。


改造前-道路.jpg

改造后-道路.jpg

海事所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河景.JPG改造后-河景.JPG

宝丽嘉酒店旁苏州河景观步道改造前后


三、邮政大楼风貌展示段


邮政大楼风貌展示段西起江西北路,东至四川北路。本段道路宽度变化大、路面高低起伏变化大、人行栈道与路面高差大。在此基础上,设计对北苏州路路面进行全面梳理与重新布置,大幅度增加步行空间,将草地、坡道、台阶等软硬质铺地结合,多模式消解高差,在满足防汛墙结构不变、特殊车辆可通行的基本条件下,大幅提升步行友好性与可达性,结合座椅提供休憩场所。同时,结合邮政大楼特色塑造邮政主题特色景观,最大限度展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邮政大楼的历史建筑形象。


改造前-道路-高差大.JPG

改造后-道路-高差大.jpg

邮政大楼旁道路改造前后


改造前-狭窄滨河栈道步道.JPG改造后-道路.jpg

邮政大楼旁人行步道改造前后




四、河滨大楼特色风情段


河滨大楼特色风情段西起河南北路,东至江西北路。本段将原有的“人行道+车行道+滨河栈道与绿化”的路面组织模式,改造为“共享街道+观景平台+滨河步廊”的全新模式。结合河滨大楼立面风貌修缮与底层业态提升,将滨河区域打造成为全面无障碍贯通滨河空间,大幅提升步行友好性、景观性、舒适性与可达性,激发滨河活力,同时展现河滨大楼独特的风情特色。


改造前-道路(江西北路路口).jpg

改造后-道路(江西北路路口).jpg

河滨大楼旁道路改造前后


改造前-道路,沿街.JPG改造后-道路,沿街.jpg

河滨大楼旁滨河空间改造前后



2020年,城市设计方案进入深化阶段,与深化单位持续对接,攻坚空间断点与实施难点。9月起,项目进入施工阶段,针对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设计师常驻现场协调实际问题,深化方案细节,保障项目有效落实推进。北苏州路滨河空间于2020年12月建成对外开放,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