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河西校区规划及苏州河滨水景观设计

百年名校 苏河明珠

华东政法大学河西校区规划及苏州河滨水景观设计


2019年已实现滨河步道贯通的基础上,今年,长宁区将华政校园整体风貌作为苏州河沿线景观的一部分,着力打造“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院”和“海棠园”十个景观节点。项目以滨河慢行步道为连线,串联起多元、活力、共享的滨河公共空间,让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空间成为苏河沿岸对市民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

源自百年前“圣约翰大学”的历史建筑群与今日的苏河美景相融,长约900米的苏州河华政段也成为上海“一江一河”中,又一段独具特色的滨水岸线。7月1日起,“思孟园”与“格致园”率先开放亮相,今年9月底前,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点”中的其余八处景观也将逐一揭开面纱,华政校园内凝结中西文明精华的建筑群,也将陆续以“修旧如故”后的崭新形象迎接世人。


DJI_0974的副本.jpeg

改造后苏州河华政段滨水空间鸟瞰图



本次设计理念为将华东政法大学这所“百年校园,苏河明珠”塑造成为苏河沿岸最开放的公共空间,最高雅的历史风貌,最美丽的校园景观。景观目标为打造别具一格的“园中院,院中园”的景观形式,通过保留保护空间格局、历史建筑、景观环境的方式,将华政校园整体风貌作为苏州河沿线景观的一部分,将景色开放给人民。


滨河的设计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华政校园与滨河步道结合贯通,依托华政特有的中西合璧式的优秀历史建筑,以“凸显国宝建筑风貌,优化滨河景观品质;挖掘校园人文元素,激活滨河人文空间;保障校园界面安全,建立安保管理体系”三大设计理念为核心,对原本狭窄逼仄、景观单一、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的滨河步道进行全面梳理与重新布置,将原有单一的“人行步道+植物绿化”的景观形式改造成为“校园景观+共享空间+滨河步廊”的全新模式。



设计节点


节点1:思孟园——苏州河畔的开放校园

开放滨河空间,拓宽并抬升滨河步道,凸显国保建筑风貌,延续建筑的轴线关系,并采用缓坡大草坡化解高差,将校内英式风格园林景观延伸至滨河,展现华政校园的历史沉淀。


思孟园改造前3.png

思孟园改造前

思孟园效果图.png

思孟园效果图2.png

思孟园节点改造示意图


DSCF4441.jpg

DJI_0967.jpeg

思孟园节点改造后


节点2:格致园——百年名校的英式花园

思孟园一旁的格致楼是华政校园中的“明星楼”,此前已经完成了建筑的保护性修缮。拆除浴室和打印室,开放滨河空间,拓宽并抬升滨河步道,凸显国保建筑风貌,以具有独特风貌的中西合璧风格的格致楼和韬奋楼建筑为依托,展现华政校园的历史沉淀。


格致园改造前3.png

格致园节点改造前

格致园效果图.png

格致园节点改造示意图

格致园改造后.jpeg

格致园节点改造后



节点3:倚竹苑——一亭一榭的“长宁·苏河驿站”

拆除锅炉房,开放滨河空间,新建驿站满足公共卫生服务等基本功能,结合华政风貌特色,师法自然,运用松、竹、枫等特色植物,打造具有独特风貌的曲水流觞、一亭一榭的“长宁·苏河驿站”。

倚竹苑改造前.png

倚竹苑节点改造前

倚竹苑效果图.jpg

倚竹苑节点效果图

倚竹苑改造后.jpg

倚竹苑节点改造后


节点4:獬豸园——安静优雅的中式园林

以华政现有中式园林为基础,提升景观品质,设置曲径通幽的漫步路径和生态旱溪,打造宁静优雅的中式园林景观,将法兽獬豸形象喻于假山堆石之中。

獬豸园改造前.jpg

獬豸园改造前

獬豸园效果图.jpg

獬豸园效果图

獬豸园.jpeg

獬豸园改造后



节点5:华政桥——河畔小憩的绿意草坡

华政桥连接华政教学区与生活区,滨河步道拓宽并与桥协调,在桥两侧的原有缓坡基础上,进一步塑造高品质的河畔的绿意草坡,成为可共享的放松休憩的场所。

华政桥改造前.jpg

华政桥改造前

华政桥效果图.jpg

华政桥效果图

华政桥改造后.jpg

华政桥改造后


节点6:桃李园——桃李芬芳的滨水观景平台

拆除水泵房,结合多幢历史建筑院落,打造风格独特的花园景观,植物以“桃李”为主题贯彻校园精神;同时塑造开放宽敞的滨水观景平台,为市民提供最佳观景视野。

桃李园改造前.jpg

桃李园改造前

桃李园效果图.jpg

桃李园效果图

桃李园改造后.jpg

桃李园改造后



节点7:东风角——舒适宜人的滨水漫步小径

拆除附属用房,开放滨河空间,拓宽并抬升滨河步道,凸显国保建筑风貌,在景观风貌改造提升的基础上,打造舒适宜人的滨水漫步小径。

东风角改造前.jpg

东风角改造前

东风角效果图.jpg

东风角效果图

东风角改造后.jpg

东风角改造后



节点8:法剧场——政法科普宣传的公告舞台

拆除后勤楼,开放滨河空间,拓宽并抬升滨河步道,通过下沉广场与观景平台结合的形式,为市民与师生提供交流沟通、政法科普宣传的公共舞台。

法剧场改造前.jpg

法剧场改造前

法剧场效果图.jpg

法剧场效果图

法剧场改造后2.jpg

法剧场改造后


节点9:银杏院——百年古树之下的河畔生态绿地

围绕挂牌的百年古银杏打造银杏苑,通过对古树周边生态环境的优化,凸显独一无二的百年银杏景观,彰显表达华政百年名校的历史演变。


银杏院改造前.jpg

银杏院改造前

银杏院效果图.jpg

银杏院效果图

银杏院改造后3.jpg

银杏院改造后


节点10:书香园——休憩交流的活力驿站

将校园公共设施与市民共享,结合图书馆和咖啡馆及其周边公共空间,打造市民可休憩、可停留、具有人文气息的公共休憩服务驿站。


书香园改造前.jpg

书香园改造前

书香园效果图.jpg

书香园效果图

书香园改造后1.jpg

书香园改造后

2019年,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校园的滨河空间曾经历第一次贯通开放,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沿河的校园历史建筑群仍被各种灌木丛、围栏、构筑物遮挡。不仅丰富的历史风貌无法显现,沿河岸线也稍显局促。眼下,提升后的华政滨河岸线,除了已经建成的“思孟园”“格致园”两处景观,一旁位于校园腹地的韬奋楼也展露新颜。一片单边最长达25米的草坡,将人们的视野由河岸延伸至古老的校园空间。这片已经伫立在苏州河畔百余年的历史建筑群,正在这次来之不易的贯通与拓宽中,与今天的人们重新建立连接。


全新提升后的华政段滨河步道,采用的是厚度达到10厘米的大理石拼贴砖,每一片扇形的纹路均由工人一块、一块打磨,并手工拼贴而成,总计有2000人次参与了这8万块大理石砖的铺设由于施工期间正值上海的梅雨季,为了保证拼贴好的路面不会因雨水冲刷而受影响,现场专门搭建了数百米长的遮雨棚,在不到30天的紧张施工中,高品质地完成了步道铺设。至于为何路面要采用稍显复杂甚至费力的扇形纹路?“因为要与沿河历史建筑扇形的窗框纹路相呼应,这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城市文脉的敬畏。”设计总监薛鸣华说。

思孟园施工照片.jpg

思孟园节点扇形路面铺装施工现场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