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整治战略规划

静安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整治战略规划


研究范围

整体研究范围:静安区南部地区:由新闸路-江宁路-北京西路-石门二路-石门一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镇宁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28平方公里。

重点设计范围:愚园路风貌区板块(0.37平方公里);南京西路后街辐射板块(0.7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jpg


研究目标

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历史文脉,加强历史风貌特色,挖掘深厚人文底蕴,塑造优雅街区品质充分释放街区活力落实保护整治工作,创中心城区新标杆。

总体思路:“带建设项目、带民生改善、带环境整治”相结合,分板块进行风貌区保护与整治

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和梳理南静安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整体实施情况、在分析问题及面临挑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特征,采用分板块研究的方式,采用“带建设项目、带民生改善、带环境整治”相结合的三带方式,进行分板块的风貌区保护与整治的方案研究,为南静安历史文化风貌区在未来几年内系统有效地进行环境整治、风貌保护以及整体空间品质提升提供更加科学的、持续性的、分阶段可实施的保护与整治的实施导则、工作路径、分期实施方案,并确定重点启动和试点实施推进项目和内容。


南静安整体研究

-现状调研:对南静安地区各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风貌保护道路、优秀历史建筑与不可移动文物,以地毯式精细化现状调研方法,按照城市设计方案深度,对区域3.28平方公里进行整体普查。对空间格局、功能构成、交通、建筑(保护或使用情况、各类违章搭建等)、景观、环境、历史、人文等内容。 研究并梳理风貌保护实施情况,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分板块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

城市空间大数据研究模块.jpg

城市空间大数据研究模块


-打造成为上海CAZ核心区:

•在南静安地区高端商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南静安各地块与各建筑单体的功能混合度,提升文化功能占比,强调复合功能发展。在国际商务区基础上打造卓越全球城市中充满活力的CAZ核心区。

•南静安公交系统比较发达,但现存部分主要道路交通量极大,建议在城市支路体系中加强慢行系统发展。学习伦敦、新加坡,提倡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优先,学习伦敦与纽约在局部区域尝试进行共享街道改造,优化步行环境

•南静安部分地块的街区尺度受制于区域内大量的封闭式小区与大型公共设施,略大于案例中的这些城市(案例共性:小街区、密路网)。为增加城市活力,建议研究探索开放街区模式:打开围墙,还原街道,增加沿街界面开放度与活力度

•南静安地区的商业功能目前大多集中在南京西路附近,建议后街区域与主街联动粘合,营造特色,加强吸引力。增加不同层级的商业及配套服务设施,缓解整体服务压力,提升服务品质,合理利用公共空间,鼓励商业外摆与街道空间品质提升,以增加城市活力。学习纽约注重挖掘文化创意资源,侧重于连接城市的商务区与文化区,关注城市品质及公共空间的提升。

•南静安应全面保护历史风貌,建立健全的历史遗产保护体系,并进一步推进治理工作的精细化、常态化。例如学习伦敦基于历史特性形成天然步行单元与小尺度业态载体,以及加强历史建筑的更新活化。


规划结构.jpg

规划结构示意


规划策略:

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构建中央活动区标准,强调功能复合发展


打造上海市中心核心引擎,助力上海发展,迈向卓越全球城市;明确中央活动区定位,构建静安特色CAZ标准体系与幸福指数体系;从城市整体维度到建筑单体维度,鼓励功能高度复合发展。

二、划分亚区板块结构,凸显四大板块特色


西部板块: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慢下来,快乐生活”最具情趣与格调的浸入式精致慢生活区

东部板块: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潮流主街,魅力后街”,融合全球时尚的国际一线活力商区

南部板块: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

“有温度,重体验”最适合阅读、漫步与休憩的极致文艺街区

中部板块:风貌区围合区域

新旧融合、活力无限,全天候全人群的高品质商务商业区


三、明确主次发展轴线,进一步拓展影响力边界

强化南京西路主轴功能,串联四大板块优化“后街经济”结构,重视街区内部支路,织线成网,强化互动;拓展“后街”影响范围,形成多条特色延伸轴线,打造具有扩展性的“后街网格”


四、打造后街文化内核,创新文化资源展示形式

展示后街历史文化与风貌特色,深挖后街艺术文化属性, 强化每条街道文化个性,深耕城市艺术细胞;创新文化资源体验形式——航拍与VR展示创新文化资源展示形式——专题网页与APP

规划策略.png

规划板块分区示意


五、塑造多层级、多功能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标

打造“多核心、有特色”的城市打卡地标塑造“多视角、高标准”的静安门户地标分布“多功能、有温度”的社区文化地标。

六、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关注旧区改造与社区治理

深入贯彻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标准与更细设计,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引入街区内部,推进里弄住区与风貌街坊环境综合治理;以人为本,软硬件同步提升,推进智能化建设与智能预警机制,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